近期,沈城一补课班因去年押中了一道英语阅读题,而吸引千人排队报名;随后,一些考生父母又开始高价购买一种称为中高考考试考试试题猜想的辅导材料。这种押宝似的补课、辅导,到底会给中高考考试考生带来什么呢?4月4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父母追捧押题辅导材料
记者第一来到马路湾新华书店,在中高考考试考试试题猜想专柜前,记者看到,15套卷子、10多张光盘、一本辅导材料,整个标价286元,其价格在海量辅导材料中也算较贵的了,但现场仍聚着一些筹备给孩子买材料的父母。一位当爸爸的在反复研读后,最后还是给马上参加高考考试的儿子买了一套。
销售告诉记者:这类都是针对辽宁考生拟定的,限量发行6000套,现在看来销售得很好,最高峰时1小时卖了17套。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位简单询问就买下两套中考猜想的父母,她对记者说:孩子今年参加中考,听说这套书押题挺准,所以特意来买的。虽说价格有的贵,但孩子一辈子就考这么一次,也不差这点了。
押题命中率不可信
一位教育界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事实上,所谓押题率、命中率,本身就是一个模糊的定义。撰写的教程中有多少是同考试试题一致、相近的,称之为直接命中;运用已给常识和有关模拟考试就能答对考试试题的称为间接命中。应该说,考试可以预测,今年或许会考什么,但老师没资格说也不可以说什么一定要考,什么一定不考。
这位人士指出,一些所谓的名师,在编造自己押题率、通过率的同时,还宣扬在考试冲刺串讲阶段有更新更准的考试信息,并向学生暗示自己和命题组成员有密切的关系,如此学生会由于这类人背后的身份而多少信一些。其实这类噱头的背后都是利益,其真实性不言而喻。
押题反会弄巧成拙
到底孩子们是如何看待押题的呢?就读于沈阳第四中学的一位女孩告诉记者:其实我和同学们对于这类押题材料和补课班并非非常重视,基本上面所写的所讲的,大家平常也都训练过,但爸爸妈妈的好意总不可以拒绝,但大家并不相信了解那些就会考上很大学。
20中学的张老师告诉记者:押题容易给学生导致投机和侥幸心理,一旦对押题产生依靠,会对孩子的学习产生不好的的心理影响。高考考试的大部分题型和要点都是高中见过的;假如在考试中见到了似曾相识的题目就感觉是押中了,进而开始回忆答案而不是根据正常思维步骤来解题,对考生的发挥也是不利的。而且即便侥幸押中,押中的题目在总分里所占的比重也是非常小的,不会给考生成绩带来本质提升。与其把期望交给押题,不如踏实努力,把做过的每道题都能理解透彻。本报记者高薇实习生张天毅